江铸久,一个围棋九段如何面对一无所知|百家故事
江铸久,一个围棋九段如何面对一无所知|百家故事
摄影|尹夕远
大人的狡猾
我对教授围棋情有独钟,仅次于成为一名棋手。在传授棋艺时,我并非挑选学生,而是选择家长。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时会说:“江老师,我孩子跟您学棋,两个月内要升段。”我则会建议他们放弃,因为那并非我的教学目标。围棋的精髓不在于段位的高低,而在于培养孩子从小便具备自律和自我规划的能力。他们能早早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掌控自身命运的人。
下棋宛若一场人生的微型试验。孩童们自然需要导师的指引,然而,导师的指导不应使孩子们误以为一切皆由导师所授,而应让他们意识到,是自己在探索和发现。每当有新来的小朋友加入我们,他们常会询问:“江老师江铸久,一个围棋九段如何面对一无所知|百家故事,我该走哪一步?”这时,身旁的大孩子便会鼓励他:“你应该先向自己这位老师请教。”
我会向他们说明,目前你面临三种走棋的可能性,你需要自行挑选其中最为合适的策略,一旦落子便不可更改,决定权在你手中,这并非老师的职责。我的职责在于协助孩子发掘他潜力最大的那一面。至于他能够晋升到哪个段位,这并不关键,只要他勤奋练习,进步速度将会非常快。
观察下来,大部分小朋友都对围棋情有独钟。不过,他们对这项游戏的兴趣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记得曾经有个男孩在我这里学棋,进步神速,他妈妈便告诉我,家中还有一个妹妹,妹妹总是想要模仿哥哥学习的一切。妹妹加入后,她只是坐在旁边玩耍,不愿意参与对弈。在我看来,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她只是害怕输掉棋局。
我和她简单谈了谈,提到妹妹啊,你若想和哥哥一同学习下棋,那是一件好事。不过,你得答应江老师一件事,那就是在下棋过程中,你可能会遭遇失败,而你输得越多,老师对你的奖励也会越丰厚。另外,当你在家中遇到棋艺上的疑惑,先自己思考一番,之后可以咨询家里的棋艺高手,也就是哥哥。随后,这对兄妹便开始共同学习棋艺,彼此间的配合相当默契。
兄妹俩中还有一对,哥哥是先来学习的,妹妹则是稍后加入。她上完第一节课后,并未露出笑容,反而显得异常庄重。下课后,她便和母亲一同前来询问。我告诉他们,老师认为你可能不适合学习,因为我们的课程只面向真正愿意学习的学员,你的表现让我感觉你似乎并不那么渴望学习。我安排你下棋,但你显得有些胆怯,你应该明白,今后你来上课时,哥哥和妈妈都无法陪伴你,你将独自一人。
她们彼此投去了目光。我提出建议,你先回家去做作业,再和哥哥对弈,若能顺利完成任务,下周再来找我,便可恢复上课。她妈妈询问,若未能完成怎么办?我回应,两个任务任选其一。孩子目光紧锁着我,我接着说,你也可以选择不完成作业,也不下棋,但必须找到一个男朋友。我又问,你倾向于哪一个?她回答,选择前者。
现今的孩子们都十分活泼,她和她的哥哥关系亲密无间,然而面对老师时却总是板着面孔,这是为什么呢?她妈妈提到,她遇到其他老师时,甚至有一个多月未曾展露笑容。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你们之间的距离感,缺乏放松的氛围,未能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她似乎觉得你总是强迫她下棋。我随口开个玩笑,她便立刻放松了下来。
与孩子互动,实则充满了成年人的机智。若你向孩子传授棋谱,他可能难以持久学习。你不妨告知他,你的棋局已到此处,若想战胜对手,老师自有妙法。李昌镐曾有一局棋与此相仿,虽然学会他的招数几乎不可能,但你仍可尝试模仿。将李昌镐前三十余步模仿到位,对手恐怕早已败下阵来。小孩回去就会把那个棋谱找到,他们这脑子很快就背下来了。
我手中有一本棋谱,便对他说,你看完后,定能晋升至五段。若你能够熟记于心,这本书便算作是我赠予你的礼物;若你未能记住,那便需用你的压岁钱来购买。支付压岁钱确实令人心痛,因此他们才会拼尽全力去记住。然而,有一次,一个孩子大声宣称自己有十几万的压岁钱,这让我大吃一惊,于是我便决定要谨慎使用这个方法了。
在第一节课上,我会指导他向对手行礼,这不仅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围棋这项运动的敬意,更是对自己的肯定。我们之所以参与围棋,是为了通过挑战对手,来发现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同时,我也会要求孩子们向家长行礼,这对部分孩子来说可能是一项挑战,然而,我会告诉他,若他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可能不适合继续参与。因为我觉得一开始就不准备给自己妈妈行礼的孩子,你也教不了。
课程伊始,我会布置几道与近期学习内容相关的难题,提前到场的同学可以先预习,亦或是由他们自行讲解。随后,学生们将进行一对一对弈,我则手持戒尺在教室里巡视,或是与家长们进行交流。棋局结束后,孩子们可进行记录,亦或稍作休息,紧接着便是讲解棋局环节,每节课持续时长为3小时。
每个学期,他们能和我对弈两次。那群孩子总是跃跃欲试,老师,稍等片刻,我先去洗把脸,我这么想,咱们要好好准备。通常情况下,我一人能对弈六七个对手,我从不隐瞒技巧,我要让他们感受到围棋的严酷。而且,就算有让子,你也难以将他们击败得太过分。
在本子上,孩子们可以记录下你每局棋的前30到50步。许多孩子尚不具备书写汉字的能力,他们便用拼音来记录,无需构思复杂的句子,直接表达即可。例如,可以说“黑棋妙,白棋更妙”,或者“黑棋差,白棋之后画个叉”。此外,我之所以要求不写名字,并非针对某个人的具体棋步,而是要评价黑棋和白棋的表现。
学习阶段告一段落,我将给予班级中表现最出色的、进步最大的以及输棋次数最多的学生奖励。若孩子输了棋有关围棋的现代小故事,我会告诉他,尽管可以哭泣,因为那是你感到痛苦的表现,但只能哭三次,否则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你更应该做的是,反思我是如何输掉的。实际上,如果他能够认真总结经验,那么他很快就不会再哭了,因为那时他会忙于其他事情。
我常对孩子们讲,我最无法容忍的是你们自暴自弃。若你拥有天赋,通过学习,你完全有可能达到业余一段的水平,那么你就无需在二级水平上停滞不前。因此,我们这里很多小朋友更倾向于与高手切磋有关围棋的现代小故事,这与别处有所不同。大多数孩子起初都喜欢选择较为容易的对手,但我们的孩子逐渐改变了这一习惯。人的最大喜悦来源于你在面对挑战并成功跨越难关,亦或是当你意识到自己有所成长之时,即便是在失败中,你也能预见到未来的胜利。在此,我设立了一条规则:若是有个人在之前与你对弈时败下阵来,他再次向你发起挑战,你不得推辞。当技艺较弱的寻求与技艺较强的对弈时,后者有义务接受挑战。
应对对手,应当给予赞美与肯定,有些孩子渐渐学会表达,诸如:“我觉得对手的棋局相当出色。”在回顾对局时,我会激励他们与对手深入交流,诸如:“这步棋,你为何不询问对手的感受?”复盘完成后,双方应相互致意。此外,我的班级中严禁泄露他人秘密,若你认为他人行为不当,应坦率地指出来。
江铸久
成人的错误
前些年,一对上海的夫妇竭力寻找我们,找到我后便向我展示了一张照片,照片中是一位戴着博士帽、毕业于哈佛的美国女生,她目前在华盛顿的大法官办公室任职。我对此感到困惑。接着,他们又拿出了这位女生七岁时的照片有关围棋的现代小故事,她在照片中正抱着一只泰迪熊下棋,我立刻就想起来了,她是我在美国的学生。她过往下棋时,总需抱着一只熊玩,于是我们举办比赛时,特意送给她作为奖品的也是一个小熊,她对此情有独钟。
抱着个熊下棋,我们(的家长)允许吗?鼓励吗?
我们这里有一位游泳技艺高超的少女,我给她起了个昵称叫飞鱼。记得有一次,我和乃伟在日本下棋,她在一旁观摩,我便对她说:“飞鱼,展示一下你的见解吧。”她便开始摆弄棋子,可是在她思考的过程中,她开始咬自己的手指,这时她妈妈急忙跑过来,冲着我说道:“我说了多少遍了,女孩子这样真的很不雅观。”
后来乃伟称赞道,那小女孩真是不错,她默默无言,只是静静地观看我们下棋。她妈妈曾提醒她放下,可一旦她全神贯注,又忍不住开始咬手指,这表明她非常专注。于是,我找了个无人打扰的时刻,对她的妈妈说,您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据我所知,首先,她咬手指与她是否认真无关;其次,咬手指恰恰说明她已完全沉浸其中,别人不应打扰她。
她妈妈似乎有些按捺不住了。她表示,江老师,您的意思是我不该这么做。我急忙解释,不是的,不是的,我仅仅是想提醒您,当年吴清源老师在19岁时与本因坊秀哉进行那场举世瞩目的对局时,记者透过门缝观察到,吴清源会情不自禁地咬住自己的手指,而您的孩子与这位大师有着相同的举动。
我们的围棋课程对家长的参与持开放态度,然而,我设定了一个规则:每位家长在每节课上仅能提出一个疑问。这是因为家长提出的问题往往源自成人视角的错误理解。例如,有家长会问江老师:“为何您直接从A跳到了D?这岂不是打乱了孩子的思路?他们已经思考了BC,只是尚未表达出来罢了。”我们的家长们确实如此,我曾向他们建议,在孩子下棋时,不必过分关注他们的坐姿,也不必过分纠结于胜负,只需留意他们的神态,只要他们足够专注,即便输掉比赛,也是值得的,我们又有什么更高的期望呢?
我领着孩子们来到比赛现场,事先已经告知他们:进入场地后必须保持安静。若你不遵守这一规定,不仅会影响到我们整个团队,还会对你自己造成不利。因为老师可能会让你离开。不过,我们的孩子们表现得相当出色,他们都非常谨慎,而在场内制造最大声响的往往却是家长们,因为他们觉得机会难得,便想拉着孩子,让你在这里拍张照片。
我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他们观察一下职业棋手的特点。孩子们观察后告诉我,他们发现那些棋手一到场,仿佛无人可挡,眼中无人,神情呆滞,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描述。不得不说,孩子们的观察力真是相当出色。
下棋的品格
那提及的飞鱼,后来我们班要举行选拔赛才有资格加入,她便是参赛者之一。比赛已进行了13分钟,她却仍未现身,我内心焦急不已。按照我们班的规则,若20分钟内未到,便算作弃权。于是,我拨通了她的父亲电话,她父亲回应说人已经送到楼下,今天心情特别愉快,随后便挂断了电话。在第15、16分钟的比赛期间,我注意到她气喘吁吁地走进赛场,随即坐下开始对弈。那天,她首局便取得了胜利。进入决战阶段,她的表现尤为出色,甚至击败了一位平日里明显技高一筹的少年。
完成工作后,我便协助他们进行总结回顾。她并不主动靠近,然而你却能察觉到她的存在,感受到她在默默地进行笔记。待她整理好物品,向我行了一礼,便悄然离去,你几乎无法看出她的喜悦之情。
结束之后,我在电梯间邂逅了另一位家长。她告诉我,飞鱼今日比预计时间早了十分钟抵达,刚踏入电梯,电梯便抵达了地下楼层,紧接着便出现了故障,停滞了大约二十分钟。待电梯门重新开启,她转而选择了另一部未出故障的电梯,疾步赶往教室。
她并未主动向我述说那事,且始终显得十分冷静。我后来询问她,你是否感到恐惧?为何当时没有向老师报告?你差点就要被判为弃权了。她表示自己并不害怕,认为害怕并无助于解决问题,她当时没有时间去顾及与我沟通。我理解她的想法是,在电梯中按下求助按钮后,别无他法,只能耐心等待救援到来。然而,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她便重返棋桌,迅速恢复了镇定,这表明她当时心中所想唯有对弈,实属非凡,我和乃伟都对她由衷地敬佩。
我常带孩子去日本、韩国、欧洲等地下棋,那里的人们常说,铸久会的孩子们尤为懂得礼仪。在对弈开始前和结束后,他们都会向对手行礼,而许多外国孩子一旦输棋便容易忘记这一礼节。此外,我们的孩子下完棋后还会请对手留下姓名,以便他们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场对局。在比赛现场,其他孩子可能还在嬉戏玩耍,但我们的孩子却专注于记录。
有回日本的孩子来访,旁边有些孩子却对一位日本小女孩进行嘲笑,我们的孩子便走上前去对那孩子说道,江老师教导我们,所有来参赛的选手都是我们的朋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有孩子曾向我提问,询问江老师,日本人是否就是所谓的日本鬼子,我回答道,日本鬼子是日本鬼子,而日本人并非日本鬼子,日本的小朋友们当然也不是。
下围棋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记得有一次,我带领孩子们前往日本游玩,其中一位小男孩特别钟爱冰淇淋。他的母亲提醒他不能过量食用,限定他每天只能享用一份。于是,我向他建议,自己决定每天何时享用这份美味,并让母亲支付费用,一旦吃光就没有了。
他确实非常遵守那项规定。某天中午时分,天气异常炎热,他买了一支冰淇淋,却并未走进店铺,而是站在门口享用。我好奇地问他为何不进店,他回答道,他觉得吃冰淇淋的速度较慢,担心冰淇淋融化后滴落,弄脏店内。
在机场等候返国的飞机期间,他母亲为他购买了一整盒小点心,他拆开包装,逐个分给遇到的那些成年人。我随口问:“你有多少个?”他回答:“我吃了一个。”
你说这孩子年纪轻轻,却能明白如何妥善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尽管他有时孩子气,却能懂得自我约束,吃冰淇淋时也能小心不让它滴落。这样的孩子很适合下棋,原因如下:首先,他能够独立制定策略;其次,他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棋艺的高超之处就在于理解对手的意图。在下棋时,你应始终假设对手是通情达理的,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对弈中保持理智。
技术方面的掌握并不难,我可以向你传授练习的方法,然而江铸久,一个围棋九段如何面对一无所知|百家故事,那些素质却是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培养的。
我后来将他引荐至上海棋院,让他在那里学习了一段时间。某日,我因公事前往棋院,恰巧在食堂遇见他用餐。他见到我,主动走来,先行了一礼。我询问他的母亲是否在场,他回答母亲外出处理事务。我关心地问他是否用餐完毕,他点头表示已经吃完。我建议他休息片刻,他却告诉我,他原本计划在用餐后稍作休息,因为下午还有比赛在即。
饭后,他将饭盒一一整理妥当,并将桌面擦拭得光亮如新。与此同时,其他孩子仍在等待父母为他们喂食。当我下午再次见到他时,他的眼神明亮而充满活力。我感慨道,这正是我们教育成果的体现。别的孩子午饭后便开始嬉戏玩耍,下午自然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而他,却能自律自强,不受外界干扰。
我于是向那孩子的母亲表达了我的看法,称赞她的孩子非常出色。作为一名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因为我所看到的并非孩子达到了何种级别,而是他们所展现出的这些美好品质。
围棋学校
受围棋影响的人生
伟哥看中了那名像飞鱼一样的女孩,之后他告诉我,今后他要教导这样的女孩子。我回应道,你未免想得太美了,人家已经有了其他的规划。众多家长将我这里视为学习围棋的场所,他们主要是将围棋视为一种素质教育,对于职业化的道路,他们并没有考虑过。
通常在我们这里,孩子们在五年级阶段就会辍学,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要面对小升初的巨大压力。有些家长会告诉江老师:“我的孩子之所以如此自律,主要是得益于您的教导。”我觉得他们这样的话只是出于礼貌,如果他们真心认为您的教学出色,那么无论升学压力有多大,都应该让孩子继续学习。然而,家长们仍然认为,如果无法保证孩子的学习效果,那么就不能继续学习。
众多孩童纷纷表达出他们想要继续学习的决心,面对他们的请求,我并未将他们拒之门外,然而我向他们指出,只有确保你的学业成绩比之前更为出色,你才有资格继续学习,否则你的父母恐怕会对你有所顾虑。
我们常常认为,一个孩子状态良好的体现是他对于是否下课并不在意,他正全神贯注于棋局之中。然而,这些年龄稍大的孩子临近下课时刻,却会显得异常焦虑,因为他们的闹钟即将响起,他们需要赶往下一节课,他们的时间已被严格限制。家长们会急匆匆地走过来,已经提醒过你,要抓紧时间,否则下一节课将无法赶上!
曾经涌现出几位具备职业潜力的优秀少年。我向家长们阐述,若孩子立志从事职业棋手,必须怀揣夺冠的坚定意志。下棋并非轻而易举能谋生的行当,必须付出艰辛努力,忍受孤独寂寞,家长们则需要毫不犹豫地给予全力支持。
还有,那位常在外头享用冰淇淋的小男孩,幼儿园大班即将毕业,已接近围棋五段水平。我们日常发放奖励时,他从不索求玩具,江老师用哪种棋,他就要哪种棋;江老师练习哪种谱,他也就想练习哪种谱。我私下觉得这孩子很有潜力。去年,上海棋院开始接纳小朋友,他便前往那里,然而入学后作业量之大,几乎让他无法完成,再加上疫情的突发,课程也因此暂停。他母亲常常提及要在棋院周边寻找住处,但最终并未落实。而他父亲则坚持期望他能专心致志于学业。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似乎已无计可施。
我感到非常遗憾。回想过去,像吴清源的师傅濑越宪作那个时代,又或是韩国棋手曹薰铉和李昌镐师徒盛行的内弟子制度,将一个天赋异禀的孩子接到家中,让他跟随我们学棋,如今看来实在是不切实际。又有哪个家长愿意放心地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呢?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化,我们那个年代,下围棋能解决生计问题,甚至能改写命运,给我们带来相当可观的收入。然而,现在的家长看法不同,记得前几年乃伟赢得了全国比赛的冠军,就有家长感叹,哎呀,芮老师拿了冠军,奖金才20万啊。在我们看来,20万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他们的看法却是太少。
因此,目前我的心态是这样的:孩子已上五年级,学业确实繁重,亦或是他可能前往美国,或是搬家,无法继续在我处学习围棋,这并无大碍。只要他内心依旧热爱围棋,一旦有空闲时间,愿意下一局棋,动动脑筋,我便感到十分高兴。若他在学习过程中,比如背诵英语单词时,能够运用之前下围棋的经验,领悟到一些巧妙的方法,这便是我所期望的成果,也证明我没有白费心机教导他们。
实际上,教导孩童于我而言易如反掌,根本无法提及什么显著的成就,而教棋的成就感则是在之后逐渐显现。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我的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壮大。时常会有比我身材高大的年轻人见到我,热情地紧紧拥抱我,有时甚至亲我一口,声称是江老师您教导了我,那种感受真是如同桃李遍布天下。AlphaGo团队、湾区众多律师和医生中,都有我的昔日学生,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