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离我们有多远?
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离我们有多远?
近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互联网行业迅猛进步,网民数量呈现迅猛增长态势,2015年时,网民总数已突破6.88亿大关。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域名总数高达3102万个。然而,这些网站数量虽多,结构却较为复杂,普遍存在安全防护不足的问题。令人惊叹的是,即便如此,这些网站所储存的个人信息量却十分庞大。
网络安全在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理应占据核心地位,然而,互联网安全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实际上是在近几年才逐渐成为共识。这情形与环保问题颇为相似,似乎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才开始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广泛关注。
尽管如此,截至目前,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进步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起步较晚,这一滞后性已经导致了诸多难以挽回的损失。
不完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知个人信息泄露的数量已接近55.3亿条个人信息泄露有多严重,相当于每个人平均有四条个人信息泄露记录。这些泄露的信息大多在黑市中被反复利用,价值被榨取殆尽,部分信息在失去价值后,甚至被公开上传至网络供他人下载和观赏。
信息泄露的危害离你有多远
众多人坚信自己并非公众人物,即便个人资料外泄,亦觉得无足轻重,因而对此毫不在意。然而,这种观念既错误又充满风险。
即便在诸如12306、学信网乃至支付宝等存储关键信息的网站,众多网民仍采用“123456”以及“姓名拼音+123”的组合作为密码,此类做法极有可能导致损失,其损失的主要来源是电信诈骗和网银账户的非法盗刷。
《2015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2015年度猎网平台接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用户的网络诈骗举报共计24886起,举报涉及的总金额超过1.27亿元,平均每位受害者的损失达到了5106元。尽管与2014年相比,网络诈骗举报的数量仅上升了7.96%,但人均损失却大幅增长了146.67%,增幅接近1.5倍。
在搜集到众多个人资料之后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离我们有多远?,广泛展开攻势,借助详尽的个人信息来吸引目标用户。据一个平台统计,已收到举报24886起,但不少受害者在受骗后并未选择报警(这可能与损失金额及其他因素有关),实际上个人信息泄露危害离我们有多远?,电信诈骗的案例远超我们所能看到的。
在充分了解你的各项信息之后,他们企图伪造身份证件,进而从事一系列违法行为。此类行为难以有效预防,一旦成为目标,。。
你还觉得个人信息泄露和自己无关吗?
三,保护个人信息的常用方法(良好的习惯)
1、及时更新自己的软件,保障数据的隐私安全;
2、更换弱密码,使用强密码并定期进行修改;
3、定期检查电脑和邮箱环境,减少使用公共WIFI登录邮箱;
请勿访问非HTTPS加密的网页,同时避免下载那些缺乏正规资质认证的软件。
5、仔细查看相关软件隐私条例,不轻易留下个人或企业信息;
6、对于陌生邮件要仔细核对来源,重要信息使用加密功能。
网络安全并非是可有可无的任务,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不能直接为企业或国家带来显著的经济利益。然而,当重大事故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有多严重,我们才意识到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的必要性吗?在当今社会,网络安全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涉及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料的守护,还有个人隐私以及视频内容的监管。这一领域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关乎国家命脉的关键部分。在此背景下,数安时代GDCA始终将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视为己任个人信息泄露有多严重,坚定地致力于成为我国数据安全防护领域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