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要素包括哪些?所谓股权分置,即上市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中,那些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股份被称为流通股,而那些在公开发行之前不能上市交易的股份则被称为非流通股。这种将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区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特殊股权分置现象,是内地证券市场所独有的。
股权分置改革的含义:
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一项关键性的制度改革,即股权分置改革。这项改革的核心是政府将此前无法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国有股份(以及各类无法流通的股票)引入市场进行交易。
以往并未将其称作股权分置改革,而是称作国有股减持。如今,这一概念经过重新包装,再次被提出。一旦国有股等获得流通权,沪深两大交易所流通的股票数量将骤增一倍。市场走势将不可避免地朝一个方向演变,那就是价格下跌。若进一步考虑到国有股份通常以一元一股的价格获得,而流通股份则多是以数倍、甚至十几倍的溢价所购得,那么流通股份股东在国有股份减持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也就显而易见了。
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这两种股份,它们在持股成本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在流通权上也有所区别。然而,对于每一份股份,它们所赋予的其他权利却是完全一致的。正是由于持股成本的巨大悬殊,导致了两类股东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这种制度设计不仅导致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对股价波动漠不关心,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而且对上市公司通过股权交易实现资产市场化配置的目标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
最初讨论的是国有股份的减少,随后提出的是全面流通,而目前则是针对股权分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际上这三者的内涵各有差异。国有股减持涉及的是通过证券市场实现国有资本的变现和退出。全流通则是指非流通股份的流通和变现。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改革理念,其核心在于将不能交易的股份转变为可交易的股份,从而实现同股同权的真正目标,这构成了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建设的关键环节。此外,股权分置问题得到解决后,可交易的股份未必会立即参与交易,这并不必然导致市场规模的扩大。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并在确保市场稳定的基础上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问题
第一,市场供需失衡问题。
非流通法人股中,有三分之二若得以向个人投资者开放并允许在市场上交易,似乎将引发股票供应量的显著上升。若市场对股票的需求未能同步大幅增长,股价可能面临大幅下跌的风险。股权分置问题正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故而,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迅速解决股权分置难题,以便为中国证券市场的进步清除一个关键障碍。
第二,股东利益冲突问题。
上市企业因流通股与未流通法人股的长期法定划分,在收入分配上遭遇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显著且持续的权益矛盾。流通股的持有者觉得,国有的大股东在上市之初并未以现金形式在市场上购得股份,而是以低于实际市场价值的资本评估获得了股份和控股权,因此感到受到了损失,主张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应得到相应的补偿。
究竟应给予多少补偿?这并无定论。显而易见,这关乎大股东与流通股小股东之间的价格谈判。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已将谈判的具体事宜明确委托给了各上市公司自行解决。然而,该方案还要求,股改方案必须获得三分之二流通股股东的赞同,以及三分之二全体股东的认可。该政策是2005年股改得以顺利进行的核心因素,一方面,它让证监会得以摆脱具体利益分配的束缚;另一方面,它还规定了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在谈判中的相对实力。因此,中国股改的推进变得不可避免,这也显著减少了股权分置改革的交易成本和阻力。
由于众多企业的控股股东往往属于国有企业的母公司,这些企业相对容易沟通,因此,他们对持有流通股的小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让步较为显著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小股东在此次改革中获得的补偿股份数量,平均占流通股总量的30%,比例相当高。
一些学者及专业人士指出,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股份的让利幅度过大,然而,部分流通股份的持有者却觉得国有股份的让利不足,因而对改革方案表示了抵制态度。
市场参与者集中关注这些谈判的细节,这一做法显然是合理且正当的。然而,在各方竞争的过程中,实现再分配的绝对公平似乎只能是理想化的追求。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而言,真正关键的是: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是否能够实现双赢——即上市公司的管理、生产力和业绩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企业素质的提升理应成为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目标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内容,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在此领域的探讨相对匮乏,大部分关注点都聚焦于市场供需的平衡以及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企业素质的提升与企业的管理权紧密相连,而股权分置现象常常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僵化。
第三,控制权僵化的问题。
上市公司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股份无法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内容,这一规定使得公司的大股东,尤其是那些国有企业背景的母公司,对公司的控制地位稳固。若大股东在行使控制权时出现失误,公司的运营状况必定会受到影响。一旦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企业的生产效率可能会降低,盈利能力减少,从而导致股价的下滑。
在完善的证券市场中,一旦某家上市公司因经营问题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至低位,部分策略型投资者便会抓住时机,大举购入该公司股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内容,甚至通过收购合并手段,掌握公司控股权,进而更换管理层、调整经营策略、提升生产力和业绩水平。
中国特色的股权分置机制彻底束缚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的成长与繁荣,有实力的大股东不能取代那些无能为力的大股东,因此企业难以在市场压力下通过竞争机制实现扭亏为盈,而持有劣质股票的小股东也无法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翻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逐渐丧失了生机,陷入低迷不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