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工作室举办专题培训活动
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工作室举办专题培训活动
为了增强学校教师团队在专业康复教学方面的技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向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4月29日早上,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工作室成功举办了专题讲座。此次活动,全体教职工均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了培训。黄晓妍老师以《深入理解感觉统合训练》为题,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及实际操作展示,为在场的教师们提供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指导。
一、走进感统:从理论到现象的深度解析
黄晓妍老师带领各位教师深入理解感觉统合的核心概念:
1.定义与起源
感觉统合,即大脑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进行整合,并以此指导身体进行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有关多感官训练的教案,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斯在1972年首次提出。
2.失调表现
前庭觉的不协调常引起晕车现象,本体觉的不足使得动作显得笨拙,而触觉过于敏感则可能让人抗拒剪指甲……在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问题背后,或许正潜藏着感统发育所发出的求助信号。
3.黄金干预期
3至12岁年龄段是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早期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情绪调控以及社交技能。
二、五大核心能力:解码训练要点与实用方法
黄晓妍老师结合教学场景有关多感官训练的教案有关多感官训练的教案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工作室举办专题培训活动,系统剖析感统训练的五大模块:
1.前庭觉(平衡与空间感知)
· 失调影响:害怕速度变化、数理能力弱
· 训练妙招:荡秋千、前滚翻、滑板车S型滑行
2.本体觉(肢体协调与力量)
· 失调表现:动作笨拙、运动能力滞后
· 家庭方案:动物模仿游戏、负重爬行、水中运动
3.触觉(感知与情绪调节)
· 敏感信号:恋物情结、排斥人际接触
· 干预工具:触觉步道、亲子按摩、食物质地进阶
4.视觉(信息处理与专注力)
· 训练重点:追视激光笔、三维积木仿搭、镜面绘画
5.听觉(语言与指令执行)
· 提升技巧:多步骤指令游戏、自然声音配对、抗干扰训练
三、课堂到家庭:低成本感统训练方案
针对特殊教育儿童的具体需求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工作室举办专题培训活动,黄老师特意介绍了“家校合作”的切实可行方法。
巧妙利用教具:以洗衣篮充当转椅,运用地板胶带构筑“独木桥”,利用米袋进行负重训练以增强本体感。
趣味游戏设计:
前庭激活:亲子飞机抱旋转、倒挂金钩(安全保护前提下)
触觉脱敏:光脚走触觉步道、毯子卷寿司游戏
听觉强化:听声寻宝、数字倒序复述挑战
四、安全与科学:感统训练教具使用指南
黄老师重点提示教具操作规范:
Ø大笼球:滚动按压时防滑防碰撞
Ø滑梯训练:下方铺设软垫,禁止头朝下滑行
Ø家庭训练原则:每日20-30分钟,结合儿童兴趣融入游戏
五、尾声:以专业之力,点亮特殊儿童未来
感统训练并非单一的技术手段,它实际上是构成特殊教育整体“生态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山县特殊教育学校计划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致力于打造一个“评估-干预-融合”三位一体的康复教育体系。让我们携手以科学知识为航船,以满腔爱心为划桨,共同为特殊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